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以來,一直非常重視到訪不同地區,向外界說好香港故事。過去三年,李家超共訪問12個國家,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國家聯盟和中東地區。他認為,香港與這些地區有巨大合作潛力,未來可進一步推動貿易和人民往來。
李家超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,回顧上任三年的工作重點。他表示,重視向外界講述香港故事,外訪可讓其他地方更了解香港情況,同時積極開拓商機。
他特別感謝東盟和中東國家的領導人與他會面。
李家超指出,這些高層會面具有重要意義,表明兩地政府的最高級官員均同意深化合作、擴大貿易網絡,為雙邊關係奠定良好基礎,也能令投資者、企業家有信心,他們的生意會發展得更好。
李家超提及中東地區是發展迅速且資金充裕的地區,而中東國家希望分散投資風險,並尋找可靠的合作夥伴,香港正是理想的選擇。
「內地和香港均是經濟增長率不錯的地方,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。因此,中東國家的投資者對來港發展非常感興趣。」
三年以來,李家超外訪成效顯著,包括與不同國家簽署多項協議和合同。他相信這些合作陸續有來。
除了官方層面的交流,李家超說,政府也積極推動民間參與,共同說好香港故事。他指出,政府的資源和力量始終有限,但民間的成功人士在各自專業領域擁有廣泛網絡和影響力,他們可以成為推廣香港的重要力量。
「無論會計、核數、法律等界別的專業人士,他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絡,向外界說好香港故事。」
此外,政府也計劃邀請訪客,包括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訪港,親身感受香港:「希望他們將香港的好故事帶回自己的國家,向當地人士宣傳香港。」
李家超︰以民為本 回應住屋需求
房屋政策一直是政府施政重中之重。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三年,貫徹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,包括推出簡約公屋等多項措施,照顧市民的住屋需要,同時有效縮減公屋輪候時間。
本屆政府積極覓地建屋,加快公營房屋供應速度。李家超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提到,在他上任時,公屋輪候時間最長為6.1年,現時,輪候時間已縮減至5.3年,大幅下降約13%。
事實上,李家超上任後提出多項房屋政策,包括提出興建簡約公屋,善用短期內未落實長遠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,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快速興建,以盡快填補短期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缺口,目標至2027至28年度可提供合共約三萬個單位。2025年全年預計有約9,000個單位陸續落成啟用。
除增加供應,政府打擊濫用公屋策略也初見成效,兩年半以來已收回約8,000個單位。
為保障基層市民的生活環境,政府同時研究立法取締劣質劏房,包括為分間單位設定最低標準,合乎規範的單位將名為「簡樸房」,須獲認證方可合法出租。有關規管制度建議方案如獲立法會通過,有關單位業主最快可於2026年年初開始為單位登記認證。
除房屋政策,政府也關注市民的醫療需要,包括強化基層醫療,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,提供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。
李家超指,希望透過及早發現,改變市民生病才接受治療的觀念,以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。
回顧三年施政,李家超指,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改變,高興得到政府團隊的認同。他又表示,未來工作仍然繁重,期望追時間、追成果。